DrP看電影:《喜福會》作者譚恩美紀錄片

圖片取自:(FB Amy Tan 

「寫作是一個極大的特權,但也是一個禮物。這是一個不單給你自己,同時也是能夠帶故事給別人的禮物。」(譚恩美)

《喜福會》(英譯:Joy Luck Club)是在美亞裔必看的電影經典,因著闡述有關於在美華裔的心路歷程,並且大篇幅著墨在新移民FOB母親和ABC女兒之間的情感拉扯而一炮而紅。許多電影中的經典片段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老外男友品嘗新移民媽媽的手藝時白目地淋醬油、又比如媽媽擺女兒上封面的雜誌擺胸前方便炫耀,甚至白人男友爸媽對ABC女兒的歧視等,細膩的著墨出兩代之間的情感和歷史。而這些劇情,其實都來自於《喜福會》原著小說作者譚恩美Amy Tan自身的故事。

Netflix為了紀念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上架了《意外的回憶錄》這部紀錄片,裡面講述譚恩美的背景、崛起、到成為作家後的精采人生。紀錄片拍攝的手法我很喜歡,穿插創意的插畫,搭配流線般的配樂,會讓人一不小心就看到完。看完這部紀錄片,會發現《喜福會》裡的四組母女檔的原型有一大部分都來自於譚恩美自己,但事實上,那些沒寫在小說裡的真實人生橋段,反倒還更戲劇性也更令人掉下巴。

譚恩美曾經直言,自己的母親不是虎媽,只是有自殺傾向。在成長過程中她和母親的關係充滿了緊張和衝突,最嚴重時母親甚至拿刀抵著她脖子要殺死她和弟弟之後自殺。在訪談中,譚恩美也坦承自己年幼喪父喪兄期間被熟識的人性侵,從此讓她成為一個憤怒的青少年,個性也越發的叛逆,時不時地把母親推開。一直到譚恩美長大成人,母親心臟病發之後,才讓她對母親的過去感到好奇,開始用心聆聽,一點一滴慢慢拼湊出母親的故事,才理解到母親必須見證外婆吞金自殺、放下一個會虐待她的前夫和三個女兒,偕同恩美的爸爸逃來美國,成就了她今日的性格。這讓譚恩美除了更加理解母親之外,也能慢慢放下過去對母親的偏見與不解。人的善意是互相的。譚恩美的母親在晚年時罹患阿茲罕默症,意識和記憶時好時壞,卻在其中清醒的一天,放下面子和自尊,為過去對女兒的傷害鄭重的道歉,讓譚恩美得以放下心結,母女關係完全修復。

譚恩美的文筆流暢優美自然不在話下,但卻也是因著母親精采絕倫的故事成為她的創作謬思,寫了一本本的暢銷小說。寫作對她來說不只是生財工具,更是她的情感抒發的管道。只不過平平是抒發心情,譚恩美就是有本事將這些故事和情感一字一句的串起來,就算不是亞裔的背景,也能被故事中的真摯情感給打動並產生共鳴。

我敬佩譚恩美誠實的講述母親的部分,不刻意吹捧好表達自己多孝順,也不刻意詆毀好顯示自己多清高,而是帶著不誇大並同理的口吻闡述母親的過去,把母親的辛苦和付出刻劃之餘,也把母親心中的創傷誠實的分享出來,呈現出她和母親關係中從憤怒、疏離、理解、到最終和好,真實之餘又能令人動容。

雖說拖到六月份才撰寫劇評,但我個人非常推薦這部紀錄片,不管有沒有看過《喜福會》,我相信都能帶給你一定程度的共鳴和感動。

延伸閱讀:美國亞裔大不同菜鳥新移民vs.歸國留學生美國亞裔是永遠的外國人?虎媽深陷醜聞虎寶的告白留學的預備,虎媽的戰果虎媽放手的勇氣一脫成名的亞裔大叔拜登撒錢計畫大解密美國人的大國現象猴腮雷的亞裔阿嬤骨灰差點寄丟的美國郵政等不到的失業救濟金美國樹懶效率

Dr. Phoebe的臉書更多Dr. Phoebe的文章關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國旅行資訊請看<在地人玩美西>,更多美國文化分析請看<美國女子學>和<美國人的真正生活>!


留言